中国职业生存四大变化
当前页面 > 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国职业生存四大变化
时间:2011-03-25  来源:中大职业培训学院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五彩缤纷的新职业横空出世,我们有兴奋、有惊叹,也有感慨和压力。那么,职业的新旧更替,其背后的社会动因何在?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又应该怎样应对职业变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且看中国职业生存四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势必在中国人的职业生存方式中体现出来。与计划经济条件相比,目前中国人的职业生存方式到底有了哪些变化呢?

 首先,就业方式的变化。在当时中国人的话语中,基本上没有择业、下岗、失业等词汇。曾几何时,这一切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好像是在突然之间中国人遭遇了自主择业、竞聘上岗、下岗裁员、跳槽失业等一系列陌生的现象:七十年代末的知青回城找不到工作、九十年代末的国企职工下岗、现在白领被炒鱿鱼、“海龟”变“海带”,这一切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由传统的“统包统配”到现在的“自主择业”,伴随着痛苦、迷茫,每个人不得不对自己的职业命运肩负起责任,由此唤起了人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责任感。

 其次,职业地位获得途径的变化。在今天的职场上,个人的职业发展、职业社会地位的获得,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知识、技能、态度、观念等纯粹自身的条件,而不是家庭出身、社会背景等外在因素。这可看作是中国由封闭社会转向开放社会的一项重要标志。在封闭社会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职业社会地位很大程度上靠出身,靠家庭。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社会家庭背景,单靠个人努力出人头地是十分困难的。而现在,只要个人有足够的能力、付出足够的努力,就可以获得社会声望高、经济收入好的职业,就可以改变自己的职业命运。

 第三,职业流动方式的变化。在传统的职业模式中,一个人的职业一生很少发生变动,即使有变化也是在组织内部,通常与一位雇主保持长期的雇佣关系;职业发展路径和阶段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比较标准化,可以预期。在新的组织环境中,由于上升的空间受到限制,雇员们更加频繁的在组织的不同部门间流动、在不同组织和不同专业间流动,流动模式更加多样化,不稳定的因素也越来越多。

 第四,职业成功标准的变化。传统的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是沿着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向上爬,担任更高的职位,承担更多的责任,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但是人们越来越感到这种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不仅受个人自身努力的影响,还受到组织发展的制约。职场上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职业成功的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更多的强调职业生涯的目标是心理成就感,他们对地位并不十分看重,但希望工作丰富化,具有灵活性,并渴望从工作中获得乐趣。与传统职业生涯目标相比,心理成就感更大程度上由自我主观感觉认定,而不仅仅指组织对个人的认可(如晋升、加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