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成杰:论中国培训教育
当前页面 > 首页 > 名师访谈
马成杰:论中国培训教育
时间:2013-12-26  来源:中大职业培训学院

  由于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出现,人才要素与劳动组合关系频繁变革,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与技术迫在眉睫,因而人们通过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获得再多的知识与技术,取得再高的文凭与学位,也不能永久适应客观要求,学校教育不再是教育的终结,而是再教育的开始。


  “培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陶西平为我国首部《培训学校教育管理学》提写的序言。1997年2月,本人退休后应邀担任北京市海淀区十一培训学校校长、法人代表,海淀区社会力量办学行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在海淀区教委和十一学校的关心支持下,同副校长林捷一起,立足一所培训学校,放眼培训教育系统,结合日常工作开展调查研究,探讨培训学校的教育理论与学校管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一部《培训学校教育管理学》于2003年3月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发行。


  时任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的陶西平为此书作序。他说:“把培训学校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我感到很新鲜。”“面向社会的培训,虽然近些年来发展得蓬蓬勃勃,红红火火,但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确实不多,因此,看到这本著作,很是令人高兴。“教育市场是检验培训机构的主要尺度。……培育社会信誉,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学校特色必然成为管理者工作重点。这样,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就在培训机构发展过程中起着几乎是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编出一本适合我国国情的《培训学校教育管理学》作为提高管理者水平的教材,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由于培训教育方兴未艾,因此,这门学问是极富生命力的”。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最初的教育是由年长一代伴随着生产劳动与社会生活,对下一代人个别的自然而然进行的,可以说都是松散的培训教育。此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产品交换,由于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语言文字的发展和成熟,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离,产生了专门的培养人的场所----学校,教育从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独立出来,逐步形成一定的制度和工作体系。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学校教育得以完善,其层次水平不断地提高,逐步形成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体系。近代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又派生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信息技术革命改变着工业、农业、商业的面貌,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推动着社会飞跃进步,其突出的表现是人类拥有的知识量越来越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现代科学知识构成了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科学研究的方法相互转移,日趋综合化、数学化;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的速度大大加快,科学技术与生产日趋一体化;科学技术革命改变着劳动的性质和内容,现实的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现代科学技术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首要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变革;科学技术提供的知识与手段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与信息工作方式。


  由于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出现,人才要素与劳动组合关系频繁变革,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与技术迫在眉睫,因而人们通过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获得再多的知识与技术,取得再高的文凭与学位,也不能永久适应客观要求,学校教育不再是教育的终结,而是再教育的开始。“活到老,学到老,”成为社会发展与个人生存的必然,教育的全民性、终身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在现实与未来的社会中,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科学知识与技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从生存到发展,从升学到谋业、升职、晋级, 以及日常生活,可以说步步依靠教育,处处需要教育,教育的价值变得更加明显和直接。教育业已成为历史转变、社会变革、乃至个人变迁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在这种形势下,接受教育成为全民的客观需求,每个社会成员不仅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义务教育, 力求接受更高一级的学历教育,而且随时随地需要不断地接受各种不同内容、不同形式和层次的非学历培训。这样,培训教育应运而生。


  以往人们把大学、中小学校以外的教育称之为“非学历教育”“非正规教育”“业余教育”“校外教育”等。国家和社会团体往往着力发展大中小学教育和正规的职业技术教育,以使更多的人达到较高的学历水平。在新的形势下,这种状况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育的发展前景,面向各类人群、各行各业、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培训受到重视。为全民提供终身教育的机会,己经成为国际社会、国家、政府、社会团体以及立志办教育的公民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成为国家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成为国家富强、人民安康幸福的基本保证。


  目前的培训教育门类很多,就内容划分有信息技术培训,外语培训,财务管理技能培训,青少年体育培训,文化艺术培训,中小学生文化补习,中高考、成人高考、高自考与研究生考前培训,公务员考前培训,工农商劳动技能培训,社会与家庭生活技能培训,休闲娱乐养生培训,家庭教育培训,婴幼儿培训、各类法规培训,心理健康咨询培训,伦理道德培训等16类。就功能作用划分有指导就业培训,上岗培训,辅导升学培训,辅助升职、晋级培训,学历教育补习,提高生活质量等6类。就办学体制划分有公办、民办、民办公助与中外合作办学等4类,民办培训教育又分为企事业单位办学、社会团体办学与公民个人办学等几种。按照培训的层次划分有初等、中等与高等教育。按照办学形式划分有全日制、节假日培训、广播电视、函授、网校等。按照区域划分有跨国界、跨地区、跨系统的培训教育,更多的则是一个地区一个系统内的培训教育。培训教育的内容、形式十分广泛,可以说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什么,就会有什么样的培训教育。


  “培训教育”科学的概括了大中小学校以外的教育。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培训多指在职、在学及无业人员的专门训练和短期再教育,把培训与教育连在一起表述一种特定的教育,即通过专门的短期训练途径,对在职、在学及无业人员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施加影响的活动,包含各类培训学校、培训中心、培训部、进修院校、教育集团公司的活动是恰当的。


  确认“培训教育”,有利于澄清模糊认识,统一思想,提高它的社会地位。有助科学的整合教育,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翼”齐飞的态势。有助于规范管理,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培训教育质量与社会效益。


  采用相应的概念组合方式表述新的事务在教育工作中常见,例如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校外教育、情境教育等。培训教育作为特定的概念有待社会共识,还需补充和完善,还需要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