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专家王通讯访谈:哪三种人才最短缺
当前页面 > 首页 > 名师访谈
人力资源专家王通讯访谈:哪三种人才最短缺
时间:2010-04-27  来源:中大职业培训学院

    人力资源专家、人事部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通讯作为重要嘉宾,参加了刚刚结束的北京科博会第二届中国人力资源发展高峰会。他就我国人才问题现状、公务员"下海"等问题接受了《新华访谈》栏目组的专访。
   "良性的人才流动没有形成,导致人才过剩的假象"
  主持人:王院长,您好!如今,社会上存在这种现象:一方面用人单位求贤若渴,一方面部分高学历人才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您对此有何看法?
  王通讯:我想中国的人才问题到了一个特殊的时刻,就是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一些不协调,这个不协调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我们的人才表面上看来是过剩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这是什么?这是一种错位,政府、企业、事业单位都需要人才,但是有些人才又游离在外,是什么原因呢?如果讲原因可以讲若干条,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中国的人才流动的机制没有形成,良性的流动没有形成,在机关、公司、企业当中,有一批人不适合,他不应该在那儿工作了,但由于社会保障的建设滞后,造成如果把他赶出去,他马上就没着没落,因此他就出不去。也就是说在其位的人不合用,但是知识、技能各方面素质比他好的人进不去,就是良性的流动没有形成,导致"人才过剩"的假象。
  主持人:有一句话叫"科技以人为本""人力资源发展"这一主题纳入了科博会,您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王通讯:在科博会上把人力论坛推出去,很有意思。同时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为什么?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所谓科教兴国,主要是依靠人才。如果在科博会上把人才问题凸显出来,反映科博会主办者的理念在进步,不是就物论物,仅仅关注一些发明创造,而是把发明创造的背后真正的灵魂推到第一线来。
  主持人:您如何评价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
  王通讯:我们国家这些年的变化太大了,令人可喜。新时代的企业家需要拥有现代的经营理念,懂得国际的通行惯例,懂得很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我们看到很多的企业家经过专业人力资源知识培训和管理实践,具备相当高的素养。
   "创造型、复合型、外向型这三种人才最短缺"
  主持人:您认为我们国家目前最缺乏哪几种人才?这些人才缺乏是因为大量人才出国外流,还是由于教育机构专业设置不合理?

  王通讯:人才的需求是随着市场变化的。现在中国缺哪几种人?总体上讲创造型人才很短缺。所谓创造型人才就是很有思维,能开创新局面,能有新发明、新决策。这种创造型人才不多,各个领域都比较少。
   第二就是复合型人才,就是一个人有多种才能和本领,比如说我这个人既懂得经营、懂得法律,又懂得商贸,特别是入世之后,既懂外语又懂外贸,又懂WTO规则的人才太难找了。据我了解,我们国家能够参加谈判、打官司的WTO高级人才不足10个,泱泱大国就这么几个WTO高级人才太可怜。现在我们国家缺少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机制。我们呼吁大量培养WTO人才,大量培养复合型人才。
   第三种是外向型人才,他能够适应整个世界的变化,能够在世界上走得开,对世界的经济、贸易局势有清楚的理解和运作能力。

   当然还需要党政人才,高级的党政人才永远是短缺的。但是作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来讲,创造型、复合型、外向型这三种人才最短缺。当然一个人也不能有三头六臂,我们需要把每个人才的长处组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高效的合作机制。


   "人力资本的差距是本质,然后才有科技、经济的差距,才有发达与不发达的差距"

  主持人:目前有些企业希望直接引进人才,但缺乏培养人才的兴趣,您对此怎么看?


  王通讯:这种做法是普遍的缺乏远见的做法。据我了解,一些发达国家,比方说美国,三块钱拿来造机场、楼房、机器,一块钱拿来培养人,这种投资的比例是值得学习的。发达国家人力资本强大,人力资本的差距是本质,然后才有科技、经济的差距,才有发达与不发达的差距。
   中国的企业应当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国外大的公司,像索尼,100块钱里起码有9块钱用于搞培训。为什么现在有的企业不愿意投资呢?因为人才会流动,人长腿,投资一个人学了外语,学了商贸,学了WTO,结果跑了,这个状况使得企业家不想投资、不敢投资培训员工。如何把人力资本留住,如何确保人力资本的产出利益,这里面有技巧。

  主持人:对"海归"人才的政策优惠会不会导致对国内人才的不公平?

  王通讯:我认为无论是国内人才或是国外回归的人才应该是同等看待。现代国家,特别是重视一个观念,平等待遇。不能因为他们是海归就是宝,不能因为他们是国产的,我们自己造的,我们就看不起他,海归里面也有笨蛋,国内也有人才,我们应该用同等的眼光来看待。
   目前为止,国家的政策比较向海归派倾斜。因为我们希望吸引更多的海外学人回来。从当前来讲,给他们一些投资启动、免税优惠有一定的道理。将来我想随着社会的发展,海归派越来越多,慢慢地海归与本土人才政策就趋于平衡了。



   怎么看待公务员"下海"现象

  主持人:您怎么看待公务员"下海"现象?这会不会影响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提升?市场鼓励人才流动,但如果您是某企业的人力总监,您会怎么雇佣一个经常跳槽的人吗?

  王通讯:一些政府公务员下海经商,我觉得这很正常。公务员可以下海,同时企业的管理者也能到政府里任职,人才流动应该是无障碍的。此外,福利分房的中止也是造成公务员下海的一大原因。我习惯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待人才流动。我不认为谁高尚谁不高尚。
   跳槽人才有两大类,一类是不断地攀登,越跳越高,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对这种人才,我觉得应该开放胸怀,不要阻挡年轻人的前程。但是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企业家,人才流失等于企业的培训投资泡汤了,人力资本投入损失对企业来讲是很现实的。对人才流失我们要搞一些调研,如果说跳槽原因是个人欲望很大,单位不能满足他了,这是他的问题,我成就他。如果是企业经营有问题,我要检讨如何改善企业的管理。
   中国的人才长期不流动,一个人在一个单位呆一辈子,这种理念和做法都要改变。我们要理解跳槽现象,但如果年轻人不停地跳槽,追求金钱名誉,这是滚石型的人才,没有安定,最后会受到惩罚的,使人无法信赖。所以我们说人才流动对企业有损失,而频繁的流动对人才本身也是损失。这里面要互相把握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