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比亚迪通过谈判桌解决裁员纠纷无需“维稳”
广东深圳:比亚迪通过谈判桌解决裁员纠纷无需“维稳”
时间:2011-11-30  来源:财新网

[导读]曾经沐浴在巴菲特光环下的比亚迪,把大规模岗位调整提上了日程。无须政府介入,无须维稳,比亚迪和员工通过劳资谈判解决了裁员纠纷。

这是一场艰难的谈判。

8月底,在发布一份业绩大幅下滑的中报后,曾经沐浴在巴菲特光环下的比亚迪,把大规模岗位调整提上了日程。

但数百名涉事员工,并不认同企业的这一战略。拉锯战由此展开,前后历时50天。

一度,数百名工人通过建立QQ群的方式组织维权。他们在群里呼吁去深圳市政府示威,用拉横幅等方式引起领导和社会关注。倡议得到了上百名员工响应。冲突逐步升级。

工会沉默。对话受阻。最终,在一些社会力量的推动下,劳资双方终于坐到了谈判桌边。也正因为如此,这一次冲突收获了与往常政府强势维稳所不同的结局。

裁员风暴眼

比亚迪是在20118月下旬陷入裁员风暴眼的。

822,比亚迪股份发布的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销量为22.58万辆,下滑22%,上半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骤降88.6%

一名比亚迪内部员工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消息:“2011829日,比亚迪汽车销售所有营销部立即解散,限定930前全部寻找生路。

2010年,比亚迪定下80万辆激进的产销目标,之后疯狂扩招人员,扩展经销商网络。然而,2010年并没有实现销量高歌猛进,大量经销商开始退网,人员调整也成为必然。

比亚迪计划为这些多余的营销人员调岗,安排的岗位主要是第一事业部、第三事业部、绿色公交、电动叉车、职能部等。

在比亚迪官方的表述中,这是优化。为此,比亚迪让员工限期(930日)接受调整,或自谋出路,或选择辞职,但不谈任何赔偿问题。

被调整的员工并不买账。打个比方,我们本来是唱歌的,你非要让我们去唱戏,只有底薪,没有奖金,这样我们的收入也无法得到保证。这就是逼我们自动离职。一名比亚迪的员工告诉财新《新世纪》,反正到最后,员工自动离职了,公司不用给予任何的补偿赔付,公司就胜利了。

他们认为,所谓调整,只不过是企业无成本裁员的障眼法。按这名员工的说法,假设被裁员工的平均工资为3000元,1000人被裁,参照现行公司炒人的补偿惯例:N+1(按工龄补偿),比亚迪至少为此要多掏出上千万元。

对比亚迪来说,这或许确实是一次重大的战略调整。

产销量不及国内其他一线品牌的二分之一,销售人员却比人家还多很多。王传福在99举行的临时股东大会上说,比亚迪2009年就犯下错误,现在的裁员和调整是为过去的错误埋单。

这些即将被裁掉的员工,显然不会站在王传福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对他们来说,拿到一笔法定补偿金,是他们的权利。

推动集体协商

山雨欲来。员工群情激昂,在网上的集体谈判论坛筹划一场集体维权。

一位员工说,我们想到了微博,想到了媒体,我们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比亚迪真实的另一面。不是Build your dreams(成就你的梦想),是break your dreams(打碎你的梦想)。

91,劳维律师事务所主任段毅从集体谈判论坛注意到冲突迹象,要求劳维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密切关注此事;并要求必要时考虑给员工提供相应的谈判技术支持,争取促成此事的和平解决

参与维权的年轻工人,也曾试图求助于劳动部门和司法。但他们得知,如果诉诸法院,400个人将分别立案。400个案件,一个案件审理一年,就要400年。按每个案子五名司法人员的配置,就需要2000名司法人员。

这样的诉讼,哪个法院能坚持到把这一系列案子全部审完?段毅说,更何况单个的案子,力量没有那么大。

律师的建议是进行集体协商。段毅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我们在受理了近3000个个案后得出结论:个体工人无法使用《劳动合同法》赋予他们的权利,只有通过集体谈判制度,工人们才能作为一个主体去行使自己的权利。

于是,100余名员工推选出20名员工代表。在律师代为起草的《授权委托书》上,100余名维权员工悉数签名。

此后,维权的员工联名给其上级工会??坪山新区总工会写了一份书面材料,试图争取工会组织出面协调处理此事。

916,这封书面材料被递交到坪山新区总工会。总工会当时没有给出明确的表态。段毅说。

比亚迪的工会组织,则一直保持沉默。

据比亚迪员工介绍,比亚迪的工会主席由人事经理兼任。一名员工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工会所做的,是本来应当由人力资源部门进行的工作,即建议、支持公司的裁员计划,并为裁员计划的顺利实施竭尽所能。

与此同时,律师事务所也给比亚迪发去一封律师函,建议比亚迪接受员工集体协商。律师函同时指出了比亚迪公司人员在人员优化中的不妥之处,并将此事上报至深圳市司法局、 深圳市律师协会。

但律师函同样没有得到比亚迪的任何回应。维权员工向公司提出的对话建议,也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异化的工会

对于维权员工的诉求,比亚迪和工会继续保持沉默。

921日,比亚迪员工代表发出一封《致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公开信》,要求对调整优化给出书面解释,同时要求公司方尊重员工的合法权利,请求比亚迪的工会组织和地方总工会组织依法履行维护工人权利的职能

922晚,比亚迪向所有维权员工发出《关于汽车销售公司开展 2011年第一期业务精英训练营的通知》,要求他们23日一早参加培训,竞争上岗。

23日的培训现场,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侯雁与员工们对话。现场一片混乱,员工与侯雁就各种矛盾和问题引发争执。当天,这一段培训视频在第一时间被放在网络上,随即又消失。

926,比亚迪员工代表发出第二封公开信,提出我们为什么要接受培训,竞争上岗

这一天,维权员工开始在办公大楼前聚集、拉横幅。他们打出口号拒绝被优化,拒绝被和谐”“抵制变相裁员,要求合理说法”“比亚迪变相裁员,践踏《劳动法》

一个视频显示,有保安与员工发生了肢体冲突,有的还被当场送去医院。依照此前商议好的应对措施,只要他们打人,我们就报警。有人拨打了110,随后警察出现在现场。

冲突呈现升级之势。终于,927日下午5点,员工代表接到了比亚迪总公司工会主席(人事经理)的电话,要求谈话

被谈话的员工代表透露,工会是代表公司跟大家谈话的。他们给了我们四个选择:其一,原岗原薪;其二,接受调整优化;其三,自动离职;其四,赔偿。

在律师指导下,员工要求公司出具书面表态,同时仍需对此前两封公开信做正式回应。

走向谈判桌

930,比亚迪公司发出一份《关于<致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的公开信>的回复》。

内容只有两条:一、公司要求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员工按照之前劳动合同的约定,回原岗位工作,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二、如果有员工愿意前往其他事业部其他岗位工作的,公司予以支持。

十一长假过后,比亚迪人事部门包括维权员工的直接领导甚至老领导,都被发动前来通知员工上班,并提出了原岗原薪的条件。

1010夜间,比亚迪再次给维权工人下发邮件,要求工人如约履行劳动合同,按指定时间地点报到。

1011,比亚迪维权员工代表联合发出《三致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公开信》,并于当日递交给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

在这封公开信里,员工方再一次强调,如果公司方不对此前的两封公开信的内容,逐一作出令人满意的书面回复,双方没有经过正式谈判达成对所有维权员工的解决方案,维权员工不会接受公司方任何单方面的安排,不会停止维权行为。

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表示,会把公开信转给比亚迪工会。

这一态度引发了新的抗议。

1014下午5点半,比亚迪维权员工再次在公司总部办公大楼前拉起横幅提出抗议。比亚迪数百名员工围观,但整个过程中未再与保安冲突。

终于,在工人屡次施压下,公司方态度发生转变,走向了谈判桌。维权员工代表和律师一起,赢得了对话的机会。

据段毅介绍,他们为此做了充足的准备。在谈判前,我们对员工谈判时的说话节奏、语气均有所培训,特别强调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妥协。

谈判针锋相对。这些做销售的员工,口才都非常好。段毅说。

段毅所担心的冲突也没有发生。这场谈判之后,所有维权的工人均拿到了不低于法定额度的赔偿金。

对他们来说,拿到法定的赔偿金后离开公司,是最好的结果。段毅说。

一名已经离职的员工拿到补偿金后,气顺了很多。他表示,裁员可以理解,起码让我们走得有尊严,一切都应该按法律来。

谈及谈判的成功,段毅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坚持让工人在法律框架内维权。

我们反复强调,要有足够的谨慎和智慧,不要触碰法律的边界。段毅说,比如不要到厂区以外去示威,那样会影响社会秩序。标语的措辞要非常精准。

段毅进一步分析,比亚迪的案例相对特殊,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他们比小企业更注重企业形象,不愿意出现任何的负面新闻,公司方也希望尽快在内部把事情解决。

大环境也开始有利于集体协商对话。

在佛山本田罢工之后,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视察时对罢工表示理解,认为对于劳资冲突,应该让劳资双方谈判解决,不应该上升到维稳的政治层面。

段毅认为,这就给广东省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劳资谈判的氛围。比亚迪的集体谈判全过程,政府都没有介入。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