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技校又火了。不过,这一次却不同以往。这一次火,是因为该校百余名学生成为“打手”,在副校长和老师带队下跨省赴河南与校长岳父斗殴。蓝翔技校打架学生出发前被告知“跨省”搞卫生。上了车才被告知真相。很多同学们心存侥幸,认为可能就是去“吓唬一下对方”,没想到真打起来了。斗殴开始后,学生们感觉不对,意图躲开,却被十来个蓝翔技校的女老师拦住不让退后。更有人冲学生喊,“谁跑就马上开除谁。”
自古以来,所有的学校都唯恐学生打架;所有的学校,也都以培养学生不打架作为德育的最低标准之一。像蓝翔技校这样由副校长和老师们带学生打架,而且还组团去打架,真是闻所未闻。更离谱在于,学校竟然是以先欺瞒、后威胁的方式逼着学生打架。整个事件中,学生被蓝翔技校当成了被操纵的“机械”。究其根底,这是蓝翔把职业教育等同于“应市教育”的必然后果。
目前,我国就业前的教育按就业性质来分,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二是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的高等教育。从实践中来看,这两类教育模式也分别滋生了两种不健康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的高等教育,滋生了人人诟病的“应试教育”。令人欣慰的是,应试教育的弊病已引起社会广泛而持久的关注,并且改革正在进行中。可是,因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而导致的“应市教育”的弊病,却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市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技术型人才,培养市场需要的劳动力。市场短缺什么人才,就赶紧培养什么人才。培养什么,如何培养,应当完全听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指挥。这在很多人看来,天经地义。市场经济社会,劳动力本来就是一种商品。既然是商品,就应当而且必须符合市场需求,应市而育是不二选择。而且,多年来职业教育的实际发展状况也证明了“应市教育”的成功。这在蓝翔技校的发展之路、校长荣兰祥的发家之路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不可否认,“应市”是符合市场经济的理念的,“应市教育”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急需的技术人才,为推动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需要警醒的是:在“应市”理念下,职业教育极易走向只重技能培训,而忽视人文教育的瘸腿教育。更要警惕的是,职业教育绝不止于应市教育,因为我们提供的不是机械,也不是工具,而是特殊的社会主体――人。任何时候,任何教育,缺乏了人文教育,都走不稳,也走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