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莫·莫老——记会计专家莫启欧
当前页面 > 首页 > 名师访谈
老莫·莫老——记会计专家莫启欧
时间:2014-10-16  来源:

 

莫启欧是一个全国知名的会计专家,专心做学问,不争名利,为人谦逊诚恳,深受人们的尊敬。

 

     

 

莫启欧(1912年—1994)浙江宁波人。财政部会计司高级会计师,我国著名会计专家1931年,他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会计系,历任上海章华毛线纺织公司会计主任、美商泛美航空公司上海分公司会计主任、上海中美火油公司会计主任。在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之江大学、上海商学院等院校担任过讲师、教授,讲授过会计、统计、商业数学课程。1953年进入财政部,一直从事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制订、修订和审定工作。他是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起草人,晚年研究中国会计准则课题,是我国会计界默默的辛勤耕耘者、开拓者,为新中国会计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莫启欧一生著作颇丰。他与李鸿寿合著《会计数学》;与胡宝昌合译《南斯拉夫社会簿记局条例》;与李鸿寿合译()莱宁格(Leiningrer,W.E.)著《会计学中的数量方法》;与龙云高、鞠新华合著《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翻译《国际会计准则》。此外,还著有《对外承包企业会计制度》(中译英)1964年与陈忠贵合作,5月在《会计》杂志上连续开办《怎样计算工业企业产品成本中的材料费用》基础知识讲座,同年9月起又连续开办《怎样计算工业企业产品成本中的低值易耗品摊销》基础知识讲座等。

老莫,莫启欧的同事们对这位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老同志的称呼。他外表看来有点像“弥勒佛”——不高的个头,圆圆的大肚皮,浅浅的白头发,慈眉善目,无论见到谁都是满脸的微笑。和他接触了十几年的同事从来没有看过老莫和谁红过脸。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在发生变化,但老莫的微笑没有改变,每天从早到晚都是灿烂的微笑。

莫老,同事们对于莫启欧的尊称。莫启欧是一个全国知名的会计专家,专心做学问,不争名利,为人谦逊诚恳,深受人们的尊敬。由于莫老不醉心名利,因此在向外人介绍的时候没有合适的称谓。在经过多次琢磨之后,大家决定称他为莫老,以表示对他的尊敬,同时又避免了在向外人介绍时的尴尬,

执著的追求坚定的信念

莫老在财政部从事会计制度工作三十多年,他以渊博的知识、出色的成绩,在工作岗位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享受研究员、专员的持遇。

成绩和荣誉的取得是他抱着对党的坚定信念和对党的事业的执著追求的结果。解放前,由于莫老曾在外资企业工作,他很清楚外国资本家是怎样剥削和欺负中国人的。他在现实生活中深深地感到:只有共产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全国解放初期,在“三反”、“五反”运动中,他利用手中所掌握的资料,勇敢地揭露了资本家偷漏税、转移资金等行为,受到了当时中美火油公司的军管专员的赞扬。中美火油公司解散后,他坚决拒绝了每月200元的工作,秉承“为人民为国家做点事”的信念开始了解放后的工作历程。当时财政部很需要他这样的专家,可摆在他面前却有重重的困难——孩子多,每月工资只有几十元,全家都是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生活习惯等等。但是这些困难没有难住莫启欧,他毅然决然举家北迁,到财政部当时的会计制度司工作。

在新的环境中,莫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工作。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对党的事业的追求以行动贯彻到工作中去。而正当他在工作上昂首奋进的时候,“文化大革命”这场空前的政治风暴席卷了全国,他也受到了冲击,被扣上“洋奴”的帽子,工作只能放在一边。他陷于困惑之中:难道自己的信念和追求错了吗?但他在新旧中国的对比中,认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没有错,并始终对党抱着坚定的信念。十年的浩劫终于结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莫老以加倍的干劲投入到工作中。年过花甲的他,用自己的真心实意,一笔一画地写着寄托了自己愿望的“入党申请书”,用自己多年来朴实无华的行动向党组织靠拢,终于在72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愿望。

辛勤的劳动卓越的贡献

莫老在新中国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他几乎是历次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如会计科目、会计报表、材料和成本核算办法等的起草者和参与审定者。例如,1962年他在起草《国营企业材料核算办法》时,首次提出了低值易耗品摊销的“净位比率法”。这个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一次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存在的费用负担不均、材料管理不善等问题,深受企业的欢迎。“文化大革命”中,工业企业会计制度遭到破坏,基层财会工作出现混乱局面,会计报表数字很不真实,难以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为改变这一状况,1973年组织上把莫老和另外两位同志从“五·七”干校调回来,由他们三人根据当时企业会计工作的现状共同制定新的会计制度。经过连续奋战,他们于当年年底就制定出了《国营企业会计工作规则(试行草案)》、《国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国营工业企业会计报表》和《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这些制度的颁布实施,对恢复会计工作的秩序,健全企业会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起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一些中外合资企业相继建立,为满足中外合资企业核算的需要,组织上决定由莫老负责制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对于这项工作,莫老一无经验,二缺专门人才的协助,难度很大。但是莫老欣然接受任务,并立即着手翻阅外文资料,调查研究国内合资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制度制定过程中,莫老遇到了一些重大疑难问题,如外汇核算问题,究竟以什么作记帐本位币,汇率差异如何处理。他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才决定以人民币作记帐本位币,将记帐汇率和帐面汇率的差异做为汇兑损益。这就解决了合资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大难题。经过莫启欧同志等人的艰苦工作,《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试行草案)》于1983年公布实施,初步满足了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工作和国家有关部门对中外合资企业进行管理的需要,并为国家注册会计师对中外合资企业进行验资和查帐提供了技术上的依据。经过两年的实践,1985年,他们对《试行草案》又进行了修改补充,修订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外合资经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在这个制度中,他们考虑了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会计核算的有关问题作了原则的规定:在科目报表中打破了资金平衡表中资金占用与资金来源的“三段平衡式”,引入了国际通用的“财务状况变动表”。这对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也是一个促进。为了广泛宣传这个制度,他又与其他同志合作编写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一书,并将合资企业会计制度译成英文。这些工作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合资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发展。

尽管工作繁忙,莫老却还是挤出时间坚持天天阅读自费订阅的《人民日报》,并且习惯用旧时读书人的方式朗读,听起来像是哼歌。当家里人劝他歇歇时,他总会说:“现在时间不等人,光凭老经验,不抓紧学习新形势和新事物怎么行?”为了更多地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莫老不满足于过去在上海中美火油公司任职时对英语的精通,还自学并掌握了法语、德语、日语等六个国家的语言,便于从事对各国会计制度建设的探究。

丰富的经验宝贵的财富

莫老从事会计制度建设工作三十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他认为制定会计制度既要满足国家综合平衡工作的需要,又要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要达到这两个目的,除了掌握必要的知识外,还要了解各个综合部门的现行制度及其要求会计提供的经济信息,充分了解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要摸透企业的一般情况和各类企业的特殊情况;要有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问题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问题不利的一面,促进其向有利的方向发展。莫老还认为:对会计制度的改革要抱积极的态度,但必须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1958年我国曾一度出现无账会计的混乱局面,虽有其它原因,但与我们没有坚特先立后破的原则有关。会计制度的改革要与财务制度的改革同步进行,或随着财务制度的改革而改革。在条件许可时,会计制度的改革也可以先行一步,以促进财务制度的改革。他认为在制定制度时,要与有关方面、有关同志通力合作,要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择善而从;要以理服人,不能以势压人;要尊重领导,善于向领导提出建设性意见。莫老曾深有感触地说:“要做好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抱定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终身的决心。”

言传身教培养青年

莫老在工作中善于发挥年轻同志的作用,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耐心诚恳地帮助他们。自己不对的坚决纠正;他人不对的耐心说服,以理服人。在制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时,尽管莫老已是很有名望的专家了,可他对与他合作的几位年青同志仍很重视,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作用。他让年青人和他一起挑重担,放手地让他们去工作。放手不是不管,而是时刻指导他们,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莫老总是耐心细致地解答,从不厌烦。对于共同的难题,他和年轻人一起商量解决。对可按自己意见办,也可按年轻人意见办的事,他总是舍弃自己的意见,采纳年轻人意见。他的这些品德给了年轻人很大的鼓舞,激发了他们的干劲,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与莫老一起工作的中青年同志表示:莫老的言传身教,对他们影响很大,他们跟着莫老不仅学会了工作方法、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怎样待人。

勤能补拙俭能养廉

在很多人想象中,月薪高达上百元的莫老的家一定是很华丽的,因为在那个年代,一般职工月薪是32元,为数极少的所谓高薪也只有41元。可是当真正见过莫老的家后,一切都是出乎意料的:为数不多的几件家用电器,所有的家具都是解放前或解放初的老式木制家具,而且都已饱经风霜,有的表层翘起,有的出现裂缝,有的居然还用绳子捆绑来固定。在衣着打扮上,莫老和他的家人也都是简朴型,一点也不时髦。在饮食上也是非常简朴。而对于这一切,莫老的回答是:“勤能补拙,俭能养廉。”

莫老简朴的习惯是从小就养成的,因为莫老祖上的家境十分贫困,莫老是靠勤工俭学完成学业。幸而莫老从小勤奋好学,中学时因成绩优秀而跳升年级,为家里节省了学费。

莫老的生活十分简单,粗茶淡饭,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什么特别爱好,在办公室里很少看到他喝茶,往往每天早晨迈进办公室后,倒一大搪瓷缸白开水,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物质不是很丰富,许多东西都是凭票计划供应,作为一个南方人,莫老虽然也喜欢吃大米饭,但他却多次将节省下来的米票送给一些南方来的年轻人,使得很多年轻人都无法忘怀莫老的温暖情义。

莫老常以自己的处世经历和人生感悟教育自己的孩子:学识才干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勤奋来获得,勤奋能变笨拙为聪明;清正廉洁也不是生来具有的,要靠日常生活的节俭来培养,节俭能变纵欲为自律。人贵在自知之明,自己是一块什么料自己要清楚,自己该在什么位置就在什么位置;做人一不可懒,二不可贪,要以“勤”弥补先天的不足,以“俭”培养淡定的习性。

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我们诚然无法效仿莫老当年勤到“废寝忘食学习工作”和俭到“长期不置换添置家具”的行为方式,但是莫老言行举止所体现的奉献精神和勤俭作风,却可以在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建设、节能减排工作、财会创新事业中发出光和热,给人们以感染、教育和启示。它与莫老在建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致力于新会计制度建设的改革创新精神融为一体,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学习莫老身上的美好品质,将这种精神传承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