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走红”的城市营销大师——采访我校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陈信康教授
当前页面 > 首页 > 名师访谈
国际“走红”的城市营销大师——采访我校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陈信康教授
时间:2013-12-26  来源:

    一篇标题为“上海市民素质偏低,排外严重”的新闻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文中“上海市民素质低下”的结论,激起了众多上海市民的强烈不满。这篇新闻的采访对象,也是这个结论的公布者,迅速占领了公众视线的同时,也成了众矢之的,一时间,褒贬不一的言论犹如一座座大山向他压来。

    这位处在舆论风口浪尖却毫不动摇地坚持认清事实、冷静分析的事件中心人物,就是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院长陈信康教授。有人说,“批评上海市民素质低下的人肯定不是上海人”,而陈信康教授,《上海世博会与品牌战略的互动》、《上海世博会与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研究》等诸多世博相关课题的承担者,却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正因为我生在上海,长在上海,我看到她的不足时更加焦心,我希望她变得更美的意愿更加强烈。”
 
中国市场营销学发展的“破冰者”
    1979年,国家恢复高考以后,陈信康如愿地考入了上海财经大学,成为上财复校后的第一批学生。也是从进入上财开始,陈信康与市场营销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开始引入市场经济,相关市场经济的课题、学科、课程,相继开始进入中国的学术与教育领域。1982年,上海财经大学首设了市场营销的课程,同为国家首批开设该课程的仅还有两所高校。作为当时贸易经济系的学生,陈信康对市场营销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当时的系主任——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市场学的奠基人梅汝和教授的悉心指导下,陈信康开始学习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成为中国开启市场经济玄妙之门的第一批学子之一。凭着对专业知识的热情和在市场、经济方面的天赋,大学期间的陈信康一直表现非常出色。毕业后,看到学校对财经类教学人才的迫切需求,陈信康深感身上责任重大,于是,和同届共79位上财优秀的毕业生一道,陈信康义不容辞地决定留在母校任教。
   “上财在市场营销方面有很悠久的历史,她不仅是国内第一批开设市场营销课程的大学,也是第一批培养市场营销硕士和博士的大学。”回看母校的学科历史,陈信康毫不掩饰心中的自豪。1988年,作为首批学习营销的学生,陈信康通过了国家教委的考试,成为第一批国家公派到国外留学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师之一。当时陈信康前往进修的日本神户大学,其营销学在日本名声很响,与一桥大学、大阪市立大学并称为日本最优秀的三所商科大学。而与其他公派进修的老师学产业经济、工业经济等不同,陈信康就是进行市场营销方面课程的学习。海外的留学机会何等宝贵,世界前沿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陈信康的学术热情又添了一把火,在日本学习期间,他开阔了学术视野,不断吸取最新最精良的知识养料,在学术上的造诣更上一层楼。1996年起,陈信康始任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1997年,作为日本国立神户大学的特聘研究员,陈信康再赴日本,从事营销与流通系统化国际比较研究工作。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开展MBA教育,上海财经大学成为首批MBA试点院校之一,在此机遇下,教授MBA营销课程成就了陈信康的又一个“第一”:第一批给MBA学生教授市场营销课程的老师。有学生好奇陈信康一共指导过多少MBA的学生的毕业论文,简单估算下来,至今竟已有140名之多。第一批学营销,第一批公派海外进修营销,第一批教授国内MBA营销课程……的确,沿着陈信康大学后的人生轨迹走一遍,几乎就可以看到中国市场营销学所有的重大发展进程。众多的“第一”见证了陈信康与中国市场营销学一道成长的经历,也证明了陈信康资深的学术背景和深厚的理论研究积淀,说陈信康是中国市场营销学的“破冰者”,毫不夸张。
 
经营公司,用实战经验武装教学
    每次给MBA 教授市场营销的第一堂课上,陈信康都会让学生就什么是市场营销的基本原则进行讨论。陈信康在课后总结时总是一再强调:“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否,就在于企业的所有活动能不能和外部的环境变化相适应,所谓的‘适者生存’,就是这个道理。”
    的确,作为市场营销这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外部环境保持密切关注,并与其保持紧密联系,对于这门课的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MBA的教学就和企业实践的结合更加紧了,“要教好MBA学生,只有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和趋势,才能引导学生怎样去适应这些变化。”
    九十年代,国家教育部鼓励高校创业创收,许多大学都在开公司、求盈利。在自己昔日日本神户大学导师的引荐下,陈信康促成了一家日本企业与上海财经大学的合作,在中国开办了中日合资的咨询公司。应日方的强烈要求,“陈总经理”走马上任了。
    凭着多年的科研和学习经验,陈信康坚信简单的结构对于这个在中国新起步的日本公司最为合适,果然,在陈总经理倡导的扁平化结构下,公司的决策非常的清晰,效率自然也十分之高,当年创立,当年就回收了成本。
    当时陈信康所在的营销咨询公司主要从事商场的环境设计及展台、柜台等促销平台设计,以及相关的人员派遣、员工培训等服务,许多著名的日本品牌初入中国,都是经这家公司之手包装后,呈现在广大中国市民面前的。此外,公司还从事营销产品相关的市场调研,对此,陈信康从学校组织了大量的学生予以支持,降低了公司成本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课外实践的需要。
    优势互补,各取所需,外资公司与学校合作的模式达到了双赢。这其中,同时承担着教学和公司管理任务的陈信康,在学校与公司中双向作战了近7年之久。
    丰富的实践经历必然使相关的科研、教育大受裨益。陈信康在学术上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战略营销理论及其实证分析、服务营销研究以及流通革命与商业现代化研究,其每一次的学术成果都是理论与亲身实践的结晶。给MBA学生讲授市场营销课程时,陈信康用的案例全都来源于自己亲自参与过的项目,真正将教学与实践实现了“无缝衔接”。
 
“市民素质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
    2004年,上海市正式启动世博会的筹办工作,在世博的机遇下,陈信康从企业营销实践跨越到了城市营销实战的大舞台。
    在市委市政府的委托下,上海财经大学承担了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构思了一套“C方案”,力图从正反两面,对世博期间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规划。为此,上海财经大学15位正教授亲自执笔,从产业发展、财政、金融等方面全力投入到方案的设计当中。在这当中,陈信康负责的研究课题主要就上海举办世博会还需要改进的方方面面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此外,为了完成关于上海城市形象的课题,陈信康按照国际标准,专门做了一份上海城市形象调查,请上海本地市民、外省市居民、海外人员对上海市的整体状况做一个客观评价,其中,市民素质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也在问卷中从环境整洁、文明程度、邻里和谐等等角度被要求予以评价。
    课题的结果揭晓以后,陈信康于2008年10月接受了新民网的邀请,做客“迎世博六百天”的视频直播特别节目,对课题的研究结果,尤其是有关上海市民素质的结果予以公布和分析。直播结束后,《新民晚报》记者就视频采访的内容撰写了一篇题为“教授陈信康:上海市民素质偏低,排外严重”的新闻,正是这条新闻,让陈信康着实“火”了一把。
    上海市民的素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舆论的热点问题,几乎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陈信康的调查结果的发布,直接成为了这个话题的导火索,立即引发了网民的疯狂留言,一时间,专访陈信康的视频点击率直线上升,褒贬不一的言论像一座座大山向陈信康压下来。
    谈及此事,陈信康的眼中淡然与坚定并存:“要举办世博会,要跻身国际化大都市的行列,我们就要和纽约、巴黎、东京这样的城市比。而事实证明,相比之下,上海市民的素质确实有待提高。”身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陈信康凭着科学的研究精神和客观的评价分析,即使触了逆鳞,仍坚持用诚恳却严肃的态度,对市民进行正确的引导。“市民素质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但是讳疾忌医,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正因为我生在上海,长在上海,我看到她的不足时更加焦心,我希望她变得更美的意愿更加强烈。”的确,要全体上海市民正视自己的不足,从自我做起从而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是上海迈向国际化大都市行列的一门必修课。
    2011年5月,陈信康采用世博前同样的问卷对上海市民的素质再一次进行了调查,并在6月4日,于上海图书馆《后世博系列讲座》中向全市市民公布了调查结果。结果显示,世博会后上海市民的形象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通过前后调查结果的对比,陈信康再一次用客观、真实的数据向人们证明,正视问题,才能有所提高,显示了一个学者的大家风范,也赢得了市民的信服、支持与尊敬。
 
上财世博经济研究院“走红”世界
   上财教授们在世博前对上海进行的全方位“体检”报告公布后,它的客观、务实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回忆至此,陈信康由衷地说:“从我读大学的时候开始,就感觉到上财和上海的地方建设结合得特别紧。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我们的优势和传统。”
    后来,市政府希望借助高校的力量协助世博会的筹办和运营,在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谈敏的果断决策下,2004年10月,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陈信康被任命为世博经济研究院的院长,全面介入到整个世博会的工作中来。大到整个世博会市场的开发、特许商品的经营,小到一张世博门票的设计,都凝结着陈信康的灵感与智慧。
    于是,因为及时充分地把功课做在了前面,在世博会走下坡路的大环境下,上海世博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并被世界公认是最成功的一届世界博览会。其中,由陈信康团队所测评的上海世博会的经济效益尤为喜人:整个世博会增量消费为468.64亿元,产出影响为794.77亿元,其经济效益是北京奥运会的3.49 倍!中国馆成为上海市新的国际展会场,各种大型活动、展览会的承办接踵而来;能举办标准NBA赛事和滑冰比赛的世博演艺中心,摆脱了类似场馆沦为“养蚊子馆”的宿命,被奔驰公司买下了冠名权;很多外省市看好世博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本来要花大成本拆运的许多国家馆及其名称使用权被一举买下,作为今后举办文化交流、产品贸易、嘉年华等活动的中心;世博会遗留下来的世博园景观,拥有独特的开阔视野和自由空间,加以绿地和湿地景观的映衬,与外滩、陆家嘴的建筑群鲜明区别开来,今后将成为上海市的新地标,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不得不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强大的带动作用。而这伟大的成绩,不会忘记上财世博经济研究院为世博做出的鼎力支持,亦离不开陈信康,这位城市营销大师的杰出贡献。
    从世博前、世博中到世博后,上财世博经济研究院在众多世博研究机构中脱颖而出,成为世博经济相关信息的权威发布窗口之一。2010年10月,上海财经大学的“世博会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系列研究”获得了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成果一等奖。并且,继世博前的两大系列课题后,市政府明确要求,请世博经济研究院再接再厉,针对世博后的资源开发利用及整个园区的产业规划,继续进行“后世博”的课题研究。于是,陈信康带领团队再一次提枪上阵,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研究院对后世博整个城市的营销做出的全面设计,最终被纳入到上海市十二五规划中,又将成为上海未来建设中浓重的一笔。
    一步步走到今天,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已经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作为世博经济研究的中坚力量,陈信康拥有上海视角,更有国家关怀。世博之后,世博经济研究院几乎已成为了一个享誉国际的优秀品牌,广州的亚运会、西安的世界园艺博览会都纷纷前来邀请陈信康的团队帮助做课题、做设计、做规划。2012年,韩国丽水将举办专业类世博会,为了了解世博会的经济效应、世博会园区的后续利用,也慕名而来向陈信康咨询。
  
    总结成绩,展望未来,陈信康笃定地说:“世博经济研究院之所以能够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并在世博会之后一直将其发扬光大,就是因为集合了学校的优势。”对此,陈信康对财大重新组建商学院的期许也是一样的:“上海财经大学作为商科教育历史最悠久的学校,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把资源整合起来,把我们的优势发挥出来,对商学教育、对各个学科甚至各个学院,其合力效果必然是不可估量的。商学院的教育,又将是上海这座城市、甚至是中国的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