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晶明:素质教育培养孩子未来职场竞争力
当前页面 > 首页 > 名师访谈
詹晶明:素质教育培养孩子未来职场竞争力
时间:2013-12-26  来源:

  主持人:詹老师是资深的人力资源专家,今天我们邀请詹老师做客直播间主要是为了和大家探讨一些问题——在我们的教育当中,到底应该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能力?孩子应该朝着什么样方向发展,才能为孩子未来职业竞争力打造一个更好的起点?今天希望詹老师结合自己的经验,为大家进行分享。

  第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现在非常提倡素质教育,很注重能力的培养,想请您谈一下对于目前素质教育的看法,以及对于学生来讲,应该注重培养哪些方面的学习能力?在这些方面您对于学生和家长有哪些建议? 素质教育培养孩子未来职场竞争力


  詹晶明:学习最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职业竞争力,因为这样他才能为社会、国家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知识进行创造,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应该想象的问题,我们到底让孩子学到怎样的东西,拥有怎样的素质和能力是特别重要的。

  这跟我们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先不说结果,先看一下整个教育过程。比如说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考虑较多的是怎样在考试中考好,怎样可以拿高分,怎样能考上名牌大学,所以把高考高分、名牌大学当作了学习最重要的目的。在留学咨询工作中,常常会看到很多家长和孩子都非常困惑,说不知道未来想干什么,因为他们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这说明学习的目的不是特别清晰,学习目的不够清晰就会丧失一定的能力——就是把今天所做的事情跟未来联系起来的能力。

  在一些海外教育环境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已经不断接受到刺激,了解了读书的目的。我的孩子在澳大利亚读书,他每个月都有一天时间是可以不穿校服的,可以穿自己未来职业的服装。我的孩子希望以后成为音乐家,所以他这一天这会穿上西服、燕尾服去上课,有的同学会穿厨师的衣服去,也有人会穿得非常时尚。老师就会问,为什么你今天会穿这样的衣服,想要干什么,学生会跟老师分享。可能下个月服装会变化,老师会问,难道你要换一个职业吗?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让孩子知道读书是为什么,老师也会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有这样的教育体制,可能会让学生知道学习目的,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主持人:就是让他提前考虑职业发展的问题,下一步的发展应该怎样做。

  詹晶明:如果学习只是为了考上更好的学校、拿更好的文凭或者说有更好分数,学生可能更多在对知识的理解、呈现、记忆、分析方面花时间。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未来的职业是什么,想做什么,拥有怎样的能力才能做好这个职业,那个时候学生和老师都会想一个问题,未来职业需要这种能力吗?所以我觉得无论是在国内读书还是在国外读书,教育都应该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思考环境。

  我觉得有四个方面的能力对于孩子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是合作的精神,现在的学生找到一份工作,公司都希望他能够快速融入团队,很快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能够合作,这样团队的力量才会越来越大。但这种合作的精神要有一定教育体系来保障,在一些教育部门会特别注意这一点,比如说会考察这个孩子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帮助别人的记录,这是很重要的,帮助别人说明学生完全理解了知识并能运用。还有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没有向别人求助,求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求助过会更愿意帮助人。教育者会不断创造这样的机会锻炼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样今后在工作团队里也会注重团队精神,会注重相互之间的照应,这为孩子未来团队合作打好了很好的基础。

  主持人: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需要在学生期间就要培养,为他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现在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真的是不遗余力,但是又有很多家长感觉到他们把握不准方向,您能否介绍一下未来我们社会更需要哪类人才,以及怎样才能发展出这些技能?

  詹晶明:除了刚才谈到的合作精神之外,还有演说和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会对听说能力有一个非常好的结合。学习的时候会有课本、教材,老师讲完以后学生是根据课本、教材进行学习、思考、掌握,但是工作中没有教材,因为领导、上司是直接口述,不会将命令写好再传达,所以要一听就抓住核心思想,这是一种能力。

  另外,学习到的知识不仅要能够背诵,或者是判断、填空,更重要的是要能说、能呈现,并且把这个知识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中表达清楚,所以演说、沟通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在国外教育中,会提到研究性能力的提升。比如,读几篇文艺作品,或者读一些法规、文献,读完后要能从中找到一些观点来证明你的理解,这其实是把别人文章中的核心思想运用起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想法。这种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教育中特别注意这一点,相信孩子在表达、运用知识方面会有很大的提升,在未来职场里面会更受欢迎。

  主持人:我之前听过您的一个观点,我们要造就未来发展的思想者、演说者、创造者,还是要创造专业知识的接受者、记忆者、分析者。想请您对这个观点进行一下深入的分析,给我们讲讲独立思考能力要怎么样去培养?

  詹晶明:独立思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因为当我们面临社会各种困境或者变化的时候,都要做独立判断。但是这个判断部分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积极找到解决方案,一个是我可不可以做,一个是被动,一个是主动;一个是积极,一个是消极。未来职业竞争中,一定要让孩子具有独立思维的能力,就是要有独立的观点,独立的理想,再以这样的方式去看待原来知识中的那些沉淀、精华以及前人留下来技术,就可以把原有的东西运用得非常好。如果我们仅仅是对知识持一个学习和接受的态度,而不会创新性地独立思考,是很难有建树的。

  我曾经见过一些学生,他们会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希望自己是一个快乐的人,希望自己能够经常去旅游,也希望自己能给别人带来一些好处,但是什么职业可以做到这样呢?所以我思考了很多,要是学商科好像太严肃,要学旅游又觉得没有技术含量,工科又很难学,到底学什么呢?他们内心很纠结。我就对他们表示,我不能给你们更多的指导,因为他们自己没有认真思考过。无论我给他们什么建议,他们都会反对,都会不满意。他们已经习惯了作为一个观察者,表面上会说得很好,但是从来没有深入生活。这就是教育的失败之处,让孩子接受了更多的知识,知道什么是美好的、有用的,但是从来没有独立地去想过这些东西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让孩子出国留学?在国外留学和国内读书中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异?我常常会说,国内读书获得的知识结构可能更稳定、更完整一些,而国外更侧重于训练,但并不是说不完整。在国内读书我们可能更多是被动接受,在国外读书可能更多的是训练,是主动去做。因为需要做各种各样的报告、论文,不断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种教育机制逼着学生成为主角,必须独立思考、独立表达观点,观点是否正确错误并没有标准,但是必须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必须要经得起考证。

  主持人:国外现在非常注重学生做研究报告的能力,很多中国学生出国后对此不是特别适应,因为中国学生在国内不管是中学还是大学都很少得到这方面的练习。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国外学校这方面有什么样的培养模式,以及这种能力对学生日后有什么样的具体帮助?

  詹晶明:从教育的方法来看,国内大部分的教育都是给予式,然后给你改作业、开课题,梳理你的课题,要做论文就给你开书单。这在国外几乎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他要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要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国外非常讲究这一点,因为这是创造性的来源。从学习方式来讲也有不同,比如说国内学生到国外读书,尤其前几个月会遇到特别大的障碍,就是因为方法不同。国外老师在上课时不是按照教材顺序讲,他可能会跳过前面而去讲中间很关键的观点,他也会突然谈到自己一个研究的认识。而且讲课时是全英文甚至是法语、德语,中国学生就发蒙,使劲找课本他讲到哪一页了,发现老师讲的东西教材里找不着,就会怀疑自己的语言能力。实际上教材是给学生自己阅读的,老师讲的是自己的观点,不用怀疑自己的语言能力,而要认真去听,如果你认真听就知道他的中心思想、观点是什么,这个非常重要。

  又比如,老师认为学生现在要学习做论文的能力、市场调研的能力,如果是商业课程,他会让学生到城市里面做调研,列一个调研题目然后去做,或是要求一个团队去做。我有一个学生在国外读书,他说我真不知道怎么办,说你可以帮我忙吗?我说你比较喜欢什么?他说我喜欢音乐。我建议他就选择做音乐对所在那个城市影响的论题,比如说音乐对墨尔本这个城市的影响。可以去看看在墨尔本有多少个咖啡厅,卖音乐制品、音乐书籍的商店播放什么音乐,他们的居民就在听这个背景音乐吃饭、喝咖啡、聊天。然后到商场里看看,商场的背景音乐是什么,不同场所里的背景音乐有什么区别。搜集这些数据以后就会知道他们更喜欢听什么音乐,不同年龄的人听什么音乐。你还可以做一些路边调查,问问陌生人最近听什么音乐……如果在墨尔本读书,还可以问一些国际学生听一些什么音乐,多长时间更换。这样以后你会知道这个城市里的人,无论学生、国际人、居民,他们喜欢什么样的音乐、接触怎样的音乐。

  他听我说后,觉得原来做调研可以这么好玩,然后他设计问卷做调查,最后得出来音乐对这个城市的影响是什么。然后他跟老师报告,老师听后,指出,第一你的研究是不是够完整?你收集的数据是不是具有稳定性?收集方法是不是准确?同时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更深入的了解?这样他自己发现问题、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提高了。我教他一次,他下次就会做了,这样他做研究性报告的能力就会提升。一般在国内大学里读书,可能是4年写一篇论文就毕业了,但是他是每个学期、每个月做论文,他要不停研究,老师会给他不同的方法,会告诉他缺什么方法、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这对他是很有帮助的,这是小一点的研究性报告。

  大的研究性报告也有很多的方法,会通过评判的方式增加研究性,有的甚至会对研究者的心理构成很大的压力。前一段时间我们请了一位斯坦福大学艺术学院终身教授来到北京创意学院做讲座,当时我们也请到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包括大型房地产公司的总建筑师来做一个座谈,主要讨论关于在国外的学习以及研究、思考方面的不同。

  这位教授讲的一个案例让我特别震撼,就是说学习建筑学的时候,为了增加研究能力,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之间有一个交流,专门设立了训练的课题。比如说一年级的学生在做设计的时候,一年级的学生设计完后模型也做完了,图纸也画完了,第二天要交稿。高年级的学生把他们带到一个大会议室里面,说现在停电了,我们来帮你做实验,告诉你们明天怎样应对老师的刁难、评论。让一个一年级学生把他的模型、制图都拿出来,开始点评。刚开始讲得特别好,一年级学生还觉得有信心。但是后来情绪变得激烈,高年级学生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就把模型烧掉了,一年级学生的成绩就毁掉了,学生马上要崩溃掉了。当那个一年级学生撕心裂肺哭的时候,高年级学生把他的作品模型像变戏法一样再次拿出来,全场人都震惊了。都问为什么会有两个?高年级学生告诉他们,在一年级学生吃饭、自习的时候已经在观察了,就是今天过来看一下,明天过来看一下,一边看一边模仿,就做了出来。这对高年级学生也是一种研究性的训练,怎样了解别人的设计意图,无论是正确与否,都可以模仿研究,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这样的能力在未来职业发展中是很有竞争力的,因为你看别人的图稿能不能迅速的找出问题,抓住核心,这是最重要的能力,经过这样的学习我相信他们职业发展会受到很大的提升,公司也希望有这样的员工。

  主持人:非常感谢詹老师今天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经验,包括自己孩子的经验,还有其他学生的经验。我们今天谈了很多,谈到了素质教育、基础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研究的能力。这些能力在未来孩子的职业发展中确实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