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叩开政府会计改革之门
当前页面 > 首页 > 注册会计师 > 行业动态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叩开政府会计改革之门
时间:2012-03-09  来源:中国会计报

今年两会或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出台再添动力。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

这无疑是在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又往纵深方向推进了一步,而对于未来公共部门会计改革来说是一个推动力量,很好的契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所长张琦很看重这个利好。

让会计制度更加精确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就卡在事业单位本身分类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助于制定更加精确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同时,让使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体定位更加准确。张琦认为这是关注的核心内容。

目前,事业单位两头极端性很强,一个制度很难全部涵盖。120万之众的事业单位,有的承担行政职能,在会计核算上更接近目前的行政单位;有的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有的按照企业化运作,在会计核算上更像企业。

这三类性质不同的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需求不一样,在引用权责发生制时也明显不同。张琦告诉记者,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公益性事业单位具有财政和预算管理特性,使用权责发生制的重点主要放在三个方面,成本控制和核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消耗;债务的承担和面临的风险。而企业化运作的事业单位就要像企业那样执行彻底的权责发生制,收入、支出和费用全部采用权责发生制。

因此,要回答上面这个问题,答案只能是依赖于事业单位本身的分类改革。换句话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使用主体的界定才会更加清楚,事业单位会计标准本身才能统一。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常丽说,会计标准统一之后,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也就具有了可比性,有利于进行统一的财务管理。

根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指导意见》,事业单位将被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参照公务员类,承担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划入政府序列;第二类是自收自支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将被推向市场;第三类是财政补贴类,即公益性事业单位,将从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和机构编制等方面推进,采取管办分离等办法完善治理结构。

这样的分类就可以让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在选择会计制度上对号入座,最终有利于制定更加精确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试水公共部门会计改革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将拉开公共部门会计改革的序幕。常丽说。

在常丽看来,事业单位是政府财务报告组成部分,如果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推行实施,能够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对于合理编制政府财务报告无疑起到推动作用。

事实上,政府会计研究者们已经达成共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目前仅是试水,为未来行政单位会计改革提供设计基础,从而推动政府会计改革,构建公共部门会计制度体系,最终达到能够编制政府财务报告的目的,提高政府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实行收付实现制政府会计,政府费用和债务无法全面准确反映,掩盖了政府财政财务上的问题。而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可以客观、准确地核算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费用,正确评价政府活动的成本,同时确认各项资产和负债。以美国为例,2010财年美国预算赤字为1.29万亿美元,而联邦政府财务报告显示的净运营成本为2.08万多亿美元,两者相差近8000亿美元。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路径选择,应该是从医院、高校找到突破口,然后伴随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最后延伸到所有公共部门,推动公共部门会计改革。

今年刚出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在会计核算基础方面,除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业务或事项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还规定部分行业可以在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采用权责发生制。采用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改革趋势显而易见。

同时不难看到,这项改革是迫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提出进一步推进政府会计改革,逐步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将政府会计改革列入了国家发展战略。

张琦认为,虽然现在无法预计未来公共部门会计改革的情况,但是,如果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本身向前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公共部门会计改革就更加清晰。

大公共部门会计包括政府会计、公立的公益性非营利机构,有可能前两者合并,执行政府会计。但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后面就大有文章可做。张琦对此十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