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咨询业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而应运而生的新型服务业。由于市场调整和就业人数的增加,在职业咨询市场上,2007年我国职业指导师与求职者之比为1:7.5万。因此,加快发展职业咨询业,它是“转型”国家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必然选择。
一、职业咨询市场的需求
职业指导师是为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求职者择业、就业和单位择优招聘人才,提供咨询、指导和援助的专业人员。职业指导的目的是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实现个人职业目标。职业指导师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是集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为一体的交叉学科领域。我国自1999年起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开始推行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制度,至今已八年。目前,已经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的只有一万人左右,高级职业指导师不足400人。但与我国一、二、三产业74432万从业人员和每年新增1000万劳动力相比,面临的是1:7.5万人以上的职业咨询市场需求。而美国2002年有17.5万名职业指导师,其平均一个职业指导师约1:500人左右。根据教育部标准和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按1:500人配置一名职业指导师,我国需要150万名职业指导师才能基本满足职业咨询业的市场需求。
据最近对安徽省81所本专科院校中206名就业指导专职人员进行的抽样调查,其内容涉及职业指导师资格、学历层次、职称结构等指标。结果发现,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仅占11.1%。平均3.5所院校才有一名专业的职业指导师,88.9%以上专职就业指导人员是由行政人员轮岗和刚毕业的学生组成。这些人员到岗后,没有经过职业指导专业培训就开始“指导”毕业生就业,由于他们不能对毕业生进行规范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系统的职业指导,只能被动地签协议、盖盖章、公布就业信息、联系就业指导讲座等,这就是当前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由此看出高校就业指导专职人员的素质令人担忧。大学生就业难是难在没有接受过全程的专业化、系统化的职业指导。
二、50%以上大学生没有职业规划导致其被动就业
职业指导是促进个人职业规划的实现。《职业》杂志与搜狐教育频道于2005年共同设计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调查问卷,参与此次调查的网友受教育程度大学本科占66.8%;其次是大专文化程度占17.2%;硕士以上占13.4%。有52.4%的大学生找工作依赖学校和家人,从而导致51.4%的人没有具体的职业规划,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还有17.6%的人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52%的人对将要进入的行业发展前景“没有研究过”,对自己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没有具体的目标。一方面,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素质和职业规划意识,导致自身没有市场竞争力。上述数据说明大学毕业生被动就业是无奈的选择,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公务员考试竞争,每年报考公务员的人数都会逐年上升,报考人数与录取比例都在200:1以上,一些职位的录取已达到了2000:1。一边是大学生苦寻去处,社会上良职难求,另一边是广大基层单位求贤苦渴各级政府面临双重压力。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需要政府、高校和职业指导师共同努力来填平。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化”教育转型,从1999年开始高校扩大招生至今平均每年20%以上的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每年高校毕业生已达到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的50%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从单一的职能部门上升为高校高层战略部门,即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并最终向“研究型”方向发展。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职能要从过去的重管理、轻服务、缺指导、不研究的控制型管理,向互动服务型管理转变,突出就业研究工作,强化就业指导,改进就业服务,优化就业管理,使就业指导工作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改变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服务对象的结构,使之从单纯面向毕业生拓展为面向全校各个年级的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也将形成以就业指导部门为主的同时带动高校教学、科研等一系列与学生成长的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乃至招生、德育工作等相关部门全员参与的新格局。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成果或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广大学生,同样有利于学校整体可持续发展,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发展职业咨询业带动一增三利
职业咨询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具有两者同时进行,难以物化储存而必须由职业指导师直接提供咨询、指导和援助的特点,这就进一步造就了职业指导师更多的就业岗位。职业指导师不仅为个人员提供就业咨询,而且还为企事业单位招聘人才提供服务。因此,职业咨询的行业市场需求旺盛。政府要根据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原则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就业结构调整的市场需求和就业压力,加快发展职业咨询业。1.能增加就业岗位150万。2.职业指导师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指导,对求职者的择业、就业的服务,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并挖掘其潜能,有利于主动调整就业结构,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人力资源有效供给。3.随着职业咨询的健康发展,随着人们的职业意识增强,职业咨询将成为新的需求热点,从而能够有力地促进消费增加。因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要联合出台加快发展职业咨询业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大力推行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制度并与国际接轨。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培训30万职业指导师,五年达到150万名职业指导师以满足7.5亿从业人员和求职者的职业发展和择业、就业需求。
美国17.5万职业指导师,将近70%在大中小学任职,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紧密联系,从而规划自己职业生涯。教育部和相关政府部门要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制度,在初中、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进行三年试点,二年推广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制度,从源头上解决学生报考专业和学校的盲目性。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和能力对每位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报考与自己兴趣、能力相关的专业和学校,有利于其今后职业生涯的规划与职业目标的实现。大学就业指导部门和政府就业援助机构以及社会就业咨询服务组织,政府要全面推行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以规范职业咨询业的自律行为,是有效地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前提。从而让每位职业咨询者在客观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认清社会发展趋势,科学管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懂得如何择业、就业并在工作中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四、美国CDF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
CDF(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tator.职业生涯发展的促进者)CDF资格认证是美国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中最新的一种认证。CDF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对象的学历要求是具备研究生以下学历,通过培训获得职业指导师12种能力,都可以申请。CDF职业指导师获得者必须具备以下12种能力:(1)帮助的技巧,精通在职业咨询中一些基本常识和理论,其中包括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个技巧在美国有些特殊的含义,它要涉及你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然后帮助他们做出决定。(2)提供就业信息,能够很好地理解劳动市场和就业信息以及预测发展趋势,帮助人们理解在就业市场上究竟有哪些空缺职位,他们怎样获得这些职位,如何通过因特网,或印刷品、讲座来获得这些信息。(3)职业测评技巧,能够理解并使用正式和非正式地职业发展测评手段,把测评手段和客户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它主要是一些测试或者是访谈。(4)了解多元文化及多样化的人群,必须认识到不同的客户群和人群地需要,并且改变自己的服务以满足他们的需要。(5)完善职业伦理和遵守法律,咨询师必须遵守CDF地职业伦理,并且对现行地法律、规章有所了解并能很好地去遵守。(6)了解职业发展模式,必须理解职业发展的理论、模式和技巧以及它们和一个人终生的发展,一个人性别、民族、背景之间的关系。(7)求职技巧,了解寻求就业的策略以及面试技巧,简历的写法等,特别是他们在某些具体人群中的运用,必须掌握最新的求职方式、方法。(8)善于培训客户和同事,知道如何准备和制定一些培训计划和演讲材料,学会组织一些研讨会,这些研讨会将涉及各个方面,比如如何帮助人们做出决定,如何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9)项目管理和协助实施,理解培训项目和项目实施,并且在协调好各种关系中充当联系人。(10)进行宣传和促进公共关系,必须知道如何和同事以及指导者共同宣传和促进职业发展计划,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让别人理解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这其中包括向政府提供一些数据,如公众(客户)反馈的满意度等。(11)熟练掌握相关技术,理解和使用职业发展方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12)善于沟通。要学会接受他人对你工作的评价和学会向他人转达你对他们工作的评价。CDF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在美国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同时被加拿大、新西兰、日本、英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