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许多人会让我们情绪失控。
一个过分挑剔的上司、一个讨厌的坏邻居、一群不关心天下大事,只关心别人家长里短的闲人、一个不听话的小孩、一个服务不周到的服务生、一个老跟你过不去的亲戚……
他们常常会让我们的心情由晴转阴、转阵雨。
除了他们,还有些事也会让我们情绪失控,比如被别人放鸽子、突发状况无法去看电影、买房子换工作等。
我们总会被这样的人或事搞得身心疲惫,陷入愤怒、焦虑、抑郁甚至内疚中。我们以为这无法避免,人人皆如此,但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却认为:
这需要改变。之所以会常常感到情绪不佳,是因为我们被3种思维方式所控制,它们触发我们的情绪失控、不理性判断。
这3种思维方式正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它们。
- 01 -
灾难性思维方式
顾名思义,也就是我们常常把所有东西都看成灾难、把不是灾难的东西放大成灾难。
许多灾难性思维都是从“万一……怎么办”开始。
试想你在等待一场重要的面试,你能想出多少“万一……怎么办”让自己越来越紧张,以至于无法正常发挥?它们可能会是:
万一我答不出他们的问题怎么办?
万一他们不喜欢我怎么办?
万一我不够格怎么办?
万一我没得到这份工作怎么办?
……
可想而知,带着这种思想去面试的人,早就思想崩溃,不战而败。
“万一……怎么办”会导致灾难,但它们本身不是灾难性的,把这个念头变成灾难性的,并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万一我没得到这份工作怎么办?
这太可怕了!
把什么事情都恐怖化,才是灾难的开始。
它会使你陷入狼狈的境地,有时候事情本身并没有那么恐怖,但是你在它还没发生之前,就一直沉浸在认为这件事很恐怖的氛围里,那你是注定无法享受这个过程的。
我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每当需要等待一个确切结果时,这个过程是最难熬的,感觉自己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别人都告诉我不用这么担心,这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我依然更习惯地把它想成不简单的事。
这种情绪上的过激反应每次都让自己陷入焦虑之中,不但对事情本身没有帮助,反而会让自己无法保持头脑的清醒,做出不恰当的判断。
因此,对待事情冷静点、理智点,不要过分地杞人忧天,千万不要被灾难性思维毁了你的正常生活。
- 02 -
绝对论者思维方式
绝对论者思维倾向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我必须……
我应该……
我只能……
我非……不可
……
生活中,许多人常常把“我应该”挂在嘴上:
我应该更有吸引力、更聪明、更受欢迎。
我应该更坚定一点。
我不应该那么咄咄逼人。
我真的应该管好自己的嘴巴。
他们常常自我苛责,不管是搞砸了事情、被拒绝,还是事情没有往好的方面发展,都是用“我应该”来表达自己的后悔。
我们在心理上对自己念“我应该”经,这种形式的“应该化”会让我们陷入身不由己的境地。而这些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被不停灌输的东西。
父母说:大的就应该让小的;你应该要成为一名教师;你不应该自私。
老师说 :你应该取得好成绩;你不应该早恋。
这些“应该”实际上往往都是美好的目标,父母希望你成长,老师希望你学习出色,但问题却出在传达方式上,那就是用了“你应该”。
这样的传达方式常常会让我们忘记了自己希望怎么做,就像有人说的:我一生都是跟着父母长辈的指引走到现在,别人都觉得我很优秀,但我却觉得我不是我自己。
因此,面对问题时,不要一直去想应该怎么做,而是去想我希望怎么做。不要做“应该”的提线木偶,不要被它绑架。
- 03 -
合理化思维方式
合理化常常以这些形式出现:
谁会当回事?
天还没塌呢,别烦我。
那又怎样?
这刚好与前面的两种情绪过激反应形成鲜明对比,合理化就是弱反应,这是对发生的事否认或不屑一顾的拙劣举动。
当我们合理化时,我们不去感觉,只试图否认这些事,给自己找一大堆理由,告诉自己这不糟糕。
合理化通常有3种情况。
第一种最典型的案例就是:
父母在对待一个难管教的孩子时,有时候会走到这一步:他们会想“我受够了,他要自暴自弃我也不管了。我无所谓了。”
而这样的反应通常会是在多次的恐怖化、应该化之后,然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合理化,又会回到恐怖化、应该化,开始恶性循环。
另一种情况,表现为有一些人会通过合理化试图安慰自己。比如有人没得到晋升,他就会想:谁在乎啊,我还不稀罕这个工作呢。
还有一种,就是将不道德或不得体的事情合理化,然后骗自己接受自己的行为:班上很多人都在玩手机,不被抓到就好了。更何况,老师这个要求不合理。
这也是我们所说的认知失调,意思是我们会很出格地给不好的行为贴金或使其合理化。
我们常常用合理化的方式欺骗自己,逃避现实。但回避和否认并不是一个长期的解决办法,毕竟这个问题仍然存在。
当你怀疑自己在百般推诿、合理化时,不妨问问自己:我又没有恰当的承担责任,或为了避免失败、拒绝、责备而怨天尤人?我能认可自己的感觉、行为及其后果吗?
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就是让一个人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问题。但逃避、自欺有害无利,有时候我们需要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问题,只有直视,才有机会改变。
把事情恐怖化、应该化、合理化是三大影响我们正常生活的主要方式,它们不仅使我们无法有效应对困难局面,而且还将我们搞得很狼狈。
生活中,有太多事情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了,而如果我们面对它们的时候,可以避免上述3种思维方式,相信我们会更好地处理棘手的状况,避免情绪的过激反应。
只有我们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才能获得自己生活的主导权。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工作,并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