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培训乱象原罪何在
当前页面 > 首页 > 行业资讯
求职培训乱象原罪何在
时间:2011-12-16  来源:人民日报

  日前,国家公务员局点名批评中公教育网站虚假宣传,措辞极为严厉。而北京、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又接连发生大学生与“求职培训机构”纠纷事件。一时间,大学生是否应将“吃饭钱”投给所谓的“求职训练专业机构”?对于“收钱不给培训、退款说你违约”的乱象,该谁来负责?         

  规范培训机构,监管义不容辞

  北京读者 李大伟

  从虚假宣传的“招生忽悠”,到涉嫌欺诈的“万元保过班”,风口浪尖上的各类求职培训机构似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同时,乱象成因也需反思。

  确实,伴随着市场化就业的发展,加之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相关的培训机构如同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可是,数量、规模的快速膨胀,并没有带来质量、责任与信誉的同比增长。今日之顽疾,远非一日之寒;其中有行业自律的不足,而政府部门的监管缺位则更为根本。

  以“上海感叹号公司”为例,不仅合同充斥霸王条款,连正规的发票都无法提供,甚至连合法经营必需的专业执照都没有,如此竟还招摇撞骗了两年之久。相比之下,以国内的某知名英语学校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培训者,通过自身努力赢得了社会尊重;而在国外,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为特色的组织,也已较为发达、成熟。

  对待求职培训市场,政府监管义不容辞。一方面,务须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导、合理支持培训机构走正路、走好路。            

  缓解“就业焦虑”,高校责无旁贷

  吉林读者 周人杰

  求职培训市场的乱象成因众多,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缺位,当负首要之责。试想,若是校内资源能够满足大学生就业之需,又何来“病急乱投医”?更何谈虚假与欺诈?

  国内高校普遍设立的“就业指导中心”,不仅是就业手续的办理机构,更担负着教育、培训、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步入职场的重要使命。说到底,在应届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的“就业焦虑”,正是来自于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脱节;他们急需的,当然有招聘信息的汇总、发布,也有招聘会的组织、实施,而就业心理的辅导、职业生涯的规划、招聘礼仪的学习、应试技巧的培训,尤其是必要、合理的实习安排,更是不可或缺。

  遗憾的是,当前的一些就业指导工作在上述领域往往存在不足乃至空白,给了社会培训“可乘之机”。此外,某些社会组织借助高校团委、学生会进行虚假宣传,也暴露了高校内部管理软肋。前不久,某高校女大学生求职时被骗遇害的惨剧,则直指相关安全教育的漏洞。

  因此,与其将重心放在层层施加就业责任压力,让学生“被就业”、在虚报就业率上挖空心思,不如冷静下来,在就业指导上下大气力、花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