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建设工作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人才,在提高劳动者素质、解决就业问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促进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员超过2400万人,而每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大约1200万个。巨大的供求缺口以及由此产生的激烈竞争,必然要求劳动者不断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近日召开的全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座谈会透露,“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大力实施《国家中长期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和“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加快培养一大批掌握熟练技能、高超技艺和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技能人才。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劳动者通过职业能力建设,走上“技能成才”之路。
“十一五”时期成就显著——
高技能人才总量达2880万人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职业能力建设事业发展速度最快、取得成绩最突出、发挥作用最明显的历史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在会上说,“职业能力建设已经逐步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的转换器,成为加快产业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职业能力建设政策体系初步形成。5年来,在职业培训、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技工院校改革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政策进展。在职业培训方面,2010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提出了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切实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支持力度、加强职业培训组织领导的明确要求。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2006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部署;从2008年起,高技能人才纳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的选拔范围。2010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
职业培训体系初步建立。实施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计划、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计划、面向城乡创业人员的能力促创业计划、面向高技能人才的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等一系列培训计划,引导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据初步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就业专项资金中用于职业培训的资金近230亿元,每年享受政府补贴培训的人数达2000余万人。
职业技能资格体系逐步完善。不断完善职业技能资格制度,大力推动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规范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建立健全了由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构成的国家职业技能资格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在劳动者求职择业、确定薪酬、岗位晋升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截至去年底,全国有技工院校2998所,其中技师学院200多所,高级技工学校530所。技工院校在校生达到421万人,年开展各类培训468万人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实施高技能人才东部地区培训工程,探索创新高技能人才工作机制。全国建立287个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举办国家级一类、二类竞赛124项,产生了1137名“全国技术能手”,促使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评选表彰20名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6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900名“全国技术能手”,789名高技能人才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截至2010年底,全国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880万人。2010年10月7日,我国正式加入了世界技能组织,标志着我国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正式走向国际舞台。
“十二五”时期加速推进——
10年培养450万名技师和高级技师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对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来讲,既是开局之年,更是落实之年。”王晓初表示,要以实施《国家中长期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为重点,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据了解,今年将重点实施三个项目:
高级技师培训项目。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作用,加快培养一批具有较深专业理论知识和精湛技艺技能的技师和高级技师。从2011年到2020年,全国新培养350万名技师和100万名高级技师,使技师和高级技师总量达到1000万人。其中,国家将重点支持50万名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行业(领域)高级技师培训。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需要,2020年底前,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集团、重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建设1200个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开展高技能人才研修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评价、职业技能竞赛、高技能人才课程研发、高技能人才成果交流等活动。其中,2015年底前支持400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充分发挥生产、服务一线优秀高技能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托其所在单位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他们开展相关培训、研修、攻关、交流等活动创造条件。到2020年底建成1000个左右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同时,将进一步完善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考核内容和评价方式,健全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重点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社会化鉴定、企业内评价、院校职业资格认证、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在部分工程技术类专业,开展高级工以上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试点,研究探索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
今年10月,我国还将首次组团参加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竞技水平代表了当今世界技能发展的最高水平。这将有力推动我国优秀技能人才走上国际舞台,扩大我国在国际职业培训领域的影响,促进我国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职业能力建设拓宽“技能成才”之路
时间:2011-03-30 来源:中大职业培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