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向美方高官代表赠送礼品。 |
![]() |
图为首次美国高官在华培训项目总负责人、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教授在向美方高官讲课。 |
![]() |
图为首次美国高官在华培训项目授课现场。图中讲课者为中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陶文钊教授。 |
![]() |
图为参加培训的美国高官在游览长城。 |
人民网北京
这批美国官员包括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与技术局网络安全主管、陆军部情报安全司令部行动特别顾问、国防部国防技术分析室部门主管、美国联邦行政学院首席运营官等直接影响美国对华决策的“局长级”官员。他们是美国政府“全球领导力”高级培训班的学生,在华一周时间里,主要是在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学习中国政治、经济、军事、能源、环境的管理与决策分析等课程。对此,此次项目的总负责——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
美方官员表示:“这个项目从酝酿到成行,美中双方都付出了非常多的精力。我们感谢清华中美关系研究中心的努力,希望以后能继续合作,选送更多的美国现任高级别的官员到中国学习和考察,这对美国作出正确的对华决策非常重要。”
在中国,中共中央组织部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便陆续派出各级别官员至海外尤其是美国接受有关专业学术机构的中短期培训。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中国官员“哈佛培训计划”。根据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签订的三方协议,在从2002年起的5年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将为中国培训300名厅局级以上中高级官员。有报道称,这是历来最大规模的中国官员海外培训计划,将对中国公务员队伍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作用。而美国政府对于官员培训也是同样重视。孙哲介绍说:“缘于美国的特殊国际地位,美国方面在近几年的官员培训中特别强调要重视中国的作用。美国军方、情治部门、内阁诸多单位都希望能有中国学者直接为他们单独开课。在这方面, 中美之间可以进行更广泛的合作。” 他说:“这种授课的意义有别于传统的单方面的加强对外宣传, 所以在介绍中国情况的时候我们会尽量做到客观性、学术性、时效性,避免给美国官员‘洗脑’的错误印象。 美国人能当上厅局级干部,脑子也绝不幼稚、简单。他们在决策中若能更实事求是地考虑在这次学习中了解的中国方面的需求和感受就可以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更让两国人民获益了。”
此次来华接受首次培训的官员均是美国政府精心挑选、对于未来涉华事务有着决策作用的高级行政人员。孙哲解释道:“美国文官制度很特别,除了由选举产生的官员如总统、州长、市长等官员之外,其他大部分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人员是由国会同意、总统任命的。这些官员的工作、职位不会随着民主党或共和党的党派轮换或总统更迭而发生变化。他们一般都是经过公开竞争考试被择优录取的,在从业过程中还会被定期考核,按能力和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有些“终身制”的特点。当然, 他们在政治上一般保持中立,个人可以参加某个政党,但不能从事党派性的政治活动。高级官员要忠实于现任政府,对现行政体和政治组织不得产生怀疑。正是有这样的制度, 尽管美国总统、州长、市长们‘你方唱罢我登场’, 但是这批职业官员能够保证美国政府运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如果这样的培训能够长期开展,也能保证培训成果能持久地在美国对华决策中发挥成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次培训是一个先例,应该能在两国政策制定中产生实际效益。”
为了办好这次培训,清华中美关系研究中心精心做好课程设置、邀请讲师、规划行程、接待礼仪等各项工作。尽
孙哲说道:“此次来华官员是美国政府日常运转中一些部门最重要的主管,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其所管理的部门未来的对华决策甚至是美国国策的制定与管理。这些官员不仅接受过美国名校的精英教育,通过了成为美国联邦高层官员的各类严格的考试考核,有着非常丰富的阅历和管理经验,同时更有着绝对服从于美国国家利益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如何使他们在百忙之中来中国以学员的心态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有基本的认识、了解我们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了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重要领域的决策模式,从而减少对中国的误解而增加理解,这是我们设计课程、选择讲师和讲授内容的重要考量。一切的课程设置和相关的讨论、访问,甚至包括课余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个主旨展开的。” 因此,此次培训基本以教授授课和圆桌讨论为主要形式,围绕着中国政治体系、中国公众对美民意、中国的全球战略、中国公共政策及政策制定、中国军事发展、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中国核安全政策, 以及中国的经济、能源、环境的管理决策等中美关系的方方面面展开。
担任此次培训授课的中方讲师大都是中方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中不乏名师权威,例如,负责讲授中国公共政策及政策制定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除专题授课及讨论之外, 中美关系研究中心特别安排了美方人员参观外交部、听取中方官员有关中美关系的政策介绍,还与《人民日报》、《财经》杂志、《南方周末》、《了望东方周刊》、《环球时报》等媒体人士进行座谈,同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Dialogue节目主持人
来访的美方学员在参与一系列繁忙的课程之外,最令其感叹的是此次培训内容的充实和多样性。 例如,来自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的两位官员,对中国的太空发展非常感兴趣。通过介绍中国相关情况,他们了解到中国和平利用太空的国策,深感即便是在冷战时期, 美国和苏联都进行了太空方面的合作,中美双方也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探索。美国国防部情报部门、美国空军总部官员、美国陆军部联合兵种中心负责人在听课和讨论过程中,专门就中国军力发展提出了许多疑问, 中方相
对于此次培训及其成效,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是专门研究中美关系的智库。中心以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国学”为指导,着眼国家急需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的创新研究,通过跨学科、跨机构、跨国界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力图有重点、有步骤地建立起具有清华特色与风格的学术项目和研究成果,成为在国内若干研究领域内具有领先优势,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在学术交流、政策建议和社会服务方面有所作为的创新型智库。中心成立以来,出版了有关美国研究的一系列著作, 参与了接待美国政要的来访工作。 研究人员还承担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领导小组、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等政府机构委托的课题研究, 相关成果得到了高度肯定和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