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翠微:美日对教育的思考态势值得我们警觉反思
当前页面 > 首页 > 名师访谈
叶翠微:美日对教育的思考态势值得我们警觉反思
时间:2013-12-26  来源:中大职业培训学院

  2011年信息化时代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于2011年6月17日在京举行。本期会议围绕《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高考(微博)招生制度改革与学生备考策略研究》课题展开讨论,教育界各位专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以下为此次访谈的实录:


  叶翠微:尊敬的俞老师,尊敬的丁先生,非常感谢这次论坛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刚才俞老师和王老师这样一个报告,的的确确给了我很多兴奋,有一种久违的感觉,我觉得我们在这样的平台下面讨论创新人才的培养,我感觉还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很紧迫的话题,说它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想是有这么三层意思在里面。


  第一层意思,就是我们钱学森之问,我觉得钱学森之问,他不止是一个简单的大家之问,某种意义上应该是国家之问。


  第二个,我们讲大国崛起,民族复兴,我们的底牌究竟是什么?也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是我们日新月异的GDP,还是我们直指太空的神六、神七,一会儿是我们有望联袂下海的航空母舰。我想全球视野下的现实告诉我们,人才的竞争才是最重要的竞争,我想第三层意思,就是多年来我们总在讨论,并掌握创新人才培养这个话题,但它总又给我们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这份剪不断,就是谁都知道创新人才是好东西,是中国人最稀缺的东西,但是问题恰恰是这份简单明了的事情,偏偏让大家理还乱。


  比如说究竟怎么样认识创新人才,究竟怎么选拔创新人才,究竟怎么进行创新人才培养,这是必须理清的前提性问题,也是我们现实当中随时在面对的两难问题,从这个逻辑上讲,创新人才的培养如何做,真的不简单,这是我想,它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同时我也感觉到在当下讨论这个话题,它也的的确确有一份紧迫,我觉得是有这么两个逻辑,一个逻辑,就是我们所处的国际背景,讲国际背景我们会有很多话题,但是我这里有两个参照点,一个是美国,美国在1978年就通过国家立法,形成了天才儿童教育法,开宗明义,大大方方,清清爽爽进行天才儿童,当然我们有不同的翻译,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成英才的一种教育。


  最近美国又提出高中决定国家安全,从这个逻辑,他们又在变革美国教育,始终立足于美国教育走在全人类的最前面,这是美国,日本,他在东方文化圈里面,他也提出了一个国家命题,一个国家的命题是什么呢?要放弃对平等的(当义)追求,他也在寻找在东方文化圈这样一个背景下面,怎样保持大和民族和日本的一种发展优势。


  所以我想像这样两个国家的战略态势,对人才、教育的思考态势,这是值得我们警觉和反思的,我想这是一个逻辑点。


  第二个逻辑点,就是我们目前的客观现实,我们目前的客观现实更多的是一些两难问题,你比如说如何在均衡主义的道德姿态下面,明晰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存在。再比如说,如何走出功利主义的泥潭,让创新人才的培养充满着理性色彩,还有如何在国家架构下面,如何使创新人才培养,成为更具有发展意义的民生问题,等等,像这样一些问题很显然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讨论的。


  在这里我想特别说的,今天我们四位专家引领我们研讨四个问题,首先是高宝立专家,使我们能够审视当下关于创新人才的一些错误观点,第二个是赵钰琳先生,他特别重视创新人才、思维品质,在一个基本概念如何来认识,如何来实践,谈到他的一些很精到的见解。第三位是谢应平先生,就如何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形成了一系列的管理的思考和行动的策略,最后是我们安天剑先生,当然他主要从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论的角度,也结合统计学的一些基本事实阐述了他的观点。


  所以我想这四位专家的报告指向明确,论述精到,观点鲜明,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第一个启示,关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它不仅仅是认识问题,关键是如何认识,这就需要我们多角度、多层面,更要大无畏,我总认为当下中国教育不缺大智慧,只缺明白人,关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着眼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还要着眼于每一个学生,他高于平均水平的发展能力,和执著精神,以及责任感的培养。


  我今天觉得几位教授在这个方面的论述,的的确确有冥冥之中中西合并,我最近读了美国的一个专家的三环论,高于平均这个学生的能力,以及这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这三感非常重要,而我们专家就这样一些问题的想法,往往能够找到很好的一些交集。


  启示之三,关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仅研究内缘性的东西,还要研究外缘性的东西,比如环境问题,环境育人,易与人育环境。

  启示之四,关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要讨论的不仅仅只有我们当下今天会上所涉及到的这么四五个问题,事实上它有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系统思维,从系统论角度讲,要素的关注与整合始终是第一位的,因此作为教育部门、政府部门、企业机构,以及社会共同来关注创新人才的培养,渴望才能找到创新人才一个最好的培养途径。


  启示之五,就是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这一话题,还不仅仅是教育的一个话题,也是全社会的一个话题,一个有责任感的机构、实体不回避这个问题,透过这个问题捕捉,透过对这一问题的捕捉,刚好反映的是这一机构的责任和智慧,我认为今天早上,我们俞老师的这一番宏论,特别是关于高考,他想捣捣乱,我认为刚好反映的是一个有良知的机构、企业,对创新人才的一种责任和使命。


  总而言之,我认为关于创新人才人才的培养,我们要从纷繁的诉求中寻找苏格拉底式的发问,要从苏格拉底式的发问寻找邓小平式的行动,也就是猫论,再走回到科学发展,这应该是我们基本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