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门将进校园推创业培训
当前页面 > 首页 > 创业培训 > 行业动态
人社部门将进校园推创业培训
时间:2013-06-03  来源:

南方日报讯 (记者/罗锐)目前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期,从各方面反馈的消息看,今年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就业难,创业是否是更好的出路?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应届生害怕创业,认为创业太难,自己既缺乏资金,又没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记者日前从惠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获悉,该中心今年拟组织5场创业培训课程进校园,为高校应届生提供创业帮助,还将组织成功创业的大学生进校园分享经验。惠州一些成功创业的“过来人”称,大学生不要盲目创业,要对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充分考虑。

  不少大学生认为创业风险高

  近日,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大学应届毕业生,有8位明确表示没有考虑过自主创业,有两位有这方面的想法,但目前并没有具体的动作,仍选择先找工作。

  采访中,多位大学生认为创业“风险高”、“不现实”、“失败率高”。惠州学院应届生小张说,根据他的了解,班上同学还没有听说准备去创业的。“目前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刚踏出社会就创业,往往失败率很高。”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应届生小李也有同感,他说:“此前我看过媒体报道说我国大学生初次创业成功率仅有个位数,风险太高了。”小李认为,大学生缺乏市场经验,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多,创业风险较高,而且人际交往的圈子较窄,也会成为商场角逐中的一大困扰。

  有创业想法却难以下手

  也有一些应届大学生毕业后想自己出来闯荡,成就一番事业。近年来在惠州学院、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均有不少创业团队的诞生,这两个学校也设置了专门的场所,让创业团队入驻。

  不过,其中不少大学生空有创业初期的一腔热血,却未必能换来财富。

  应届生小陈一直想创建一家公司,他对教育培训工作比较感兴趣,大学期间也在一些教育机构实习过,他认为这一行市场空间很大,未来发展前景看好。不过要创办一间公司并不容易,目前小陈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难以筹措到资金,家里一直想让他考公务员或去当老师,并不支持他创业,而且家里并不富裕,没有钱供他创业。

  跟小陈一样,不少抱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缺乏创业资金,少部分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向亲友借钱等来启动创业,但如果前期盈利不多,甚至亏本经营,将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压力。

  如何找到一个好的项目也困扰着他们。大学生张明有当老板的想法,但是他所学的专业是中文,对很多行业不熟悉,担心投进去的钱收不回来,一直苦于找不到好的项目。记者发现,首次创业的部分大学生并没有事先进行充分调研,自己觉得哪个行业赚钱,就往哪个行业去,导致企业的存活率较低,倒闭、停业的数量多,市场淘汰率高。

  成功者经验谈

  充分了解市场,切勿盲目创业

  缺乏资金,或者空有一腔热情,先天经验不足,往往是大学生创业的软肋。也有一些大学生克服了这些制约因素,取得了创业的成功。惠州市人社部门今年就打算让这些成功者进校园分享经验。

  今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就业创业优秀个人”的徐威发,2010年从星海音乐学院毕业,目前是惠州市惠凤客家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大学期间一直兼职从事音乐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熟悉相关市场,毕业后在惠州成立公司,继续从事音乐教学和培训工作。

  徐威发的创业“第一桶金”来自于他大学期间的兼职所得,而且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创业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发挥。他建议,大学生创业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定位,切勿盲目创业,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能力,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

  获得过“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先进个人”称号的陈育华,创立了惠州大亚湾奇昱事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有100多人。陈育华同样认为,大学生创业切勿忽视市场调研,只有了解市场,才能定下目标。创业初期要特别重视公司管理,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同时进行人性化管理。对于前期资金筹措的问题,陈育华建议,从小资金的投入开始,慢慢积累,通过良好运营让资金“越滚越大”。